八千代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盛开在古诗词里的海棠花,春与牡丹比富贵, [复制链接]

1#
北京著名的白癜风医院 http://www.xftobacco.com/index.html

果爸小启:

海棠,在春天花期旺季的时候,大量花蕾竞相吐艳,花团锦族,姹紫嫣红,雍容华贵,与牡丹并称为“富贵花”。

秋天来了,秋海棠惊艳一抹红,风姿绰约,能和红豆比相思,敢与金菊竞风流。

古往今来,文人骚客泼墨挥毫,为海棠吟诗作画,佳作迭出。

今天,就请大家随果爸一起,去欣赏盛开在古诗词里的海棠花。

只恐夜深花睡去,故烧高烛照红妆。

苏轼:只恐夜深花睡去,故烧高烛照红妆。

《海棠》(宋)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,香雾空蒙月转廊。只恐夜深花睡去,故烧高烛照红妆。

这首绝句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(年),当时苏轼被贬黄州(今湖北黄冈)任团练副使已经5个年头。

全诗语言浅近,情意深永。写此诗时,苏轼虽已过不惑之年,且久遭贬谪,但此诗却没有给人以颓唐、萎靡之气。

从“东风”“崇光”“香雾”“高烛”“红妆”这些明丽的意象中,分明可以感触到诗人的达观、潇洒的胸襟。

特别是拟人、夸张等写作手法的运用,使得海棠花“睡美人”、“可爱精灵”的形象跃然纸上。

苏轼这首《海棠》,被誉为历代咏海棠诗之魁首,完全是实至名归。

嫣然一笑竹篱间,桃李满山总粗俗。

苏轼:嫣然一笑竹篱间,桃李满山总粗俗。

苏轼虽以28字七绝独得《海棠》诗桂冠,但与海棠花有关的诗词,他还有压箱底的长篇巨制。

古代“洛阳纸贵”,文人们往往惜字如金,苏轼文思泉涌,一发不可收拾,为海棠长歌一曲,由此可见海棠在苏轼心中的分量。

自然富贵出天姿,不待金盘荐华屋。

《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》江城地瘴蕃草木,只有名花苦幽独。嫣然一笑竹篱间,桃李满山总粗俗。也知造物有深意,故遣佳人在空谷。自然富贵出天姿,不待金盘荐华屋。朱唇得酒晕生脸,翠袖卷纱红映肉。林深雾暗晓光迟,日暖风轻春睡足。雨中有泪亦凄怆,月下无人更清淑。先生食饱无一事,散步逍遥自扪腹。不问人家与僧舍,拄杖敲门看修竹。忽逢绝艳照衰朽,叹息无言揩病目。陋邦何处得此花,无乃好事移西蜀。寸根千里不易到,衔子飞来定鸿鹄。天涯流落俱可念,为饮一樽歌此曲。明朝酒醒还独来,雪落纷纷哪忍触。

这首古风体诗歌,苏轼贬低大肆桃李,觉得其粗俗,字里行间尽是对海棠的赞美之情。

一树梨花压海棠。

苏轼:一树梨花压海棠。

苏轼有位好友张先,他因写过3句与“影”字有关的诗句,被誉为“张三影”。

张先在人均寿命不过三十来岁的宋朝,绝对是“仙翁”一般的存在,他活到80岁时,还老树发新枝,娶了一个18岁的小妾。

苏轼为此调侃好友张先“老牛吃嫩草”,写了一首颇具特色的打油诗:

十八新娘八十郎,苍苍白发对红妆。鸳鸯被里成双夜,一树梨花压海棠。

诗中“一树梨花压海棠”,成了广为流传的名句。

何妨海内功名士,共赏人间富贵花。

陆游:何妨海内功名士,共赏人间富贵花。

《留樊亭三日王觉民检详日携酒来饮海棠下比去,花亦衰矣二首》其一留落犹能领物华,名园又作醉生涯。何妨海内功名士,共赏人间富贵花。其二石卫尉家锦步障,移在樊家园馆中。醉到花残呼马去,聊将侠气压春风。

醉到花残呼马去,聊将侠气压春风。

世人都认为陆游一生最爱的花卉是梅花,他写花的诗也以《朴算子.咏梅》最为有名。

陆游还写过“一树梅花一放翁”,将梅花与自己的名字相提并论,足以见得他对梅花的偏好。

其实陆游对海棠花的喜好丝毫不输梅花,他一生最少写过10多首与海棠花有关的诗词。

乾道八年(年)春,陆游从夔州出发,奔赴南郑参加四川宣抚司的工作。途径果州,欣喜于当地的绮丽风光,稍作停留,作诗数首,其中包括写海棠花的两首,已收录在上面。

醉到花残呼马去,聊将侠气压春风。

陆游:惆怅过江迟一日,晓风吹尽海棠花。

当然陆游写与海棠有关的诗词,还有大量库存:

他的《菩萨蛮》里面有“幽梦锦城西,海棠如旧时”;

他的七律《初春探花有作》里有“千缕未摇官柳绿,一梢初放海棠红”;

醉到花残呼马去,聊将侠气压春风。

他的《驿舍见故屏风画海棠有感》里有:“成都二月海棠开,锦乡裹城迷巷陌”;

他的《花时遍游诸家园》两首里分别有“露章夜奏通明殿,乞借春阴护海棠”,和“走马碧鸡坊里去,市人唤作海棠颠”;

他写《过江萧山县驿东轩海棠已谢》时已经白发苍苍,经过离故乡不远的萧山,未免诗兴大发:

星星两鬓怯年华,幽馆无人江月斜。惆怅过江迟一夕,晓风吹尽海棠花。

碧鸡海棠天下绝,枝枝似染猩猩血。

陆游84岁时,人虽已至暮年,但仍然诗笔劲健,热情洋溢,不减壮年,一首古风体《海棠歌》,充分印证了他对海棠花一生的眷恋。

《海棠歌》我初入蜀鬓未霜,南充樊亭看海棠。当时已谓目未睹,岂知更有碧鸡坊。碧鸡海棠天下绝,枝枝似染猩猩血。蜀姬艳妆肯让人?花前顿觉无颜色。扁舟东下八千里,杨州芍药应羞死。风雨春残杜鹃哭,夜夜寒衾梦还蜀。何从乞得不死方,更看千年未为足。

碧鸡海棠天下绝,枝枝似染猩猩血。

陆游为什么对海棠花如此痴爱呢,因为海棠花中有一个秋天开花的品种,叫秋海棠,又称相思草。

中国人予以秋海棠相思、苦恋的寓意,因其又名“断肠花”,故又寓意“断肠”。

让陆游牵肠挂肚的,是他的表妹唐婉。本来陆游与唐婉相亲相爱,结为伉俪。

只可惜陆游母亲受算命先生瞎指点所害,强行将这一对有情人生生拆散,从此两人陷入了一生的相思与苦恋之中。

陆游与唐婉相恋相离的过程中,秋海棠都成为其爱情绝唱的见证。

汪元量:黄莺不入垂杨柳,却立海棠花上啼。

《西湖旧梦》(宋)汪元量如此湖山正好嬉,游人船上醉如泥。黄莺不入垂杨柳,却立海棠花上啼。

汪元量(—年后),字大有,号水云,亦自号水云子、楚狂、江南倦客,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。

汪元量多才多艺,精诗词,晓音律、善鼓琴,宋末朝廷琴师,宋灭后随三宫迁往大都,出入宫中,侍奉元主。

黄莺不入垂杨柳,却立海棠花上啼。

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(年),汪元量出家为道士,获准南归,于次年返回故乡钱塘。

南归后,汪元量组诗社,过潇湘,入蜀川,访旧友,生活闲适安逸。

汪元量晚年于钱塘筑“湖山隐处”,以“野水闲云一钓蓑”自居。

黄莺不入垂杨柳,却立海棠花上啼。

汪元量的这首《西湖旧梦》,应该正是写于这个时候。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,细致入微的描写,回忆了南宋灭亡前的景物情形,表达了其对故国的无限怀念之情。

汪元量诗多记录宋廷灭亡前后事,时人称有“杜甫遗风”。汪元量步杜甫之后,有“诗史”之誉。

汪元量著有《水云集》、《湖山类稿》、《水云词》,言情教母琼瑶创作《梅花三弄》之《水云间》,应该深受其诗文集名字影响。

黄莺不入垂杨柳,却立海棠花上啼。

果爸思诗:

海棠,春与牡丹争富贵,还与百花斗艳丽;海棠,秋与红豆竞相思,还与金菊赛风流。

春去秋来,海棠在古诗词里如约而至,次第盛开,美丽了心情,惊艳了时光,灿烂了爱情。

海棠花一抹红,盛开在古诗词里,一朵朵,一束束,不甘寂寞,不负韶华。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