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千代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佛教如果没学过唯识宗,那您绝不可能真正读 [复制链接]

1#
白癜风的治疗药物 http://www.bdfyy999.com/m/

01《红尘说禅》系列第篇

《西游记》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,为明朝的吴承恩先生所著,主要讲的是唐僧师徒西行取经,一路上除妖降魔的故事,并最终修得正果。

由于86版电视剧的超高水准和传播率,西游记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——这里要感谢和缅怀杨洁导演,她在其中的作用太大了,但却没有获得应有的赞誉,当然各位演员也很出彩。

但是看电视的朋友虽多,看过原著的就相对少了,也许十分之一都不到,而能够真正读懂西游记精髓的,恐怕连万分之一都没有,绝大部分人只是把这个当做神魔小说或者官场权谋人生鸡汤来解读,但这只能说是一知半解而已。

大家都知道吴承恩是小说家,却很少有人知道他也精通佛理,西游记看似写的神魔佛道相争,背后却涉及了许多佛学义理,而且还是佛门八宗里面最枯涩复杂高深的唯识宗(也叫法相宗)。

这个宗派很早就已经断代了,只有著作留下而没有法师继承衣钵,所以就算学佛的师兄中也没多少人知道这个宗派,那么为何吴承恩先生放着那么多宗派义理不碰,却非要搞这个最复杂的唯识宗呢?

原因无它——因为唯识宗的创始人,其实就是西游记里的主角唐僧,全称是唐朝玄奘三藏法师。

而西天取经的故事,其实也正是玄奘法师亲身经历的,还留下了一本《大唐西域记》的游记,只不过并没有孙悟空三兄弟们的保护罢了——那其实正代表着唯识宗里面的标志性概念“八识”。

所以唯识宗虽然难懂,如果您真的能够明白西游记里面这些人物背后所代表的意义的话,也就算入门了。

今天红尘就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《西游记》和唯识宗的关系,这个内容比较深奥,我尽量深入浅出,不涉及那些复杂的概念。

02主角唐僧——代表修行者

西游记的最大误区之一,就是以为主角是七十二变的孙悟空——孙大圣确实了不起,戏份也很多,具体原因我们后面会介绍,但真正的主角只有一个,那就是唐僧。

像是取经路上的“八十一难”——最后少了一难不符合佛家九九归一的原则,观世音菩萨还特意给临时加了一难,被通天河的老鳖给摆了一道,无字真经也曝光了。

这里多说一句,大迦叶和阿难尊者给的无字真经并不是假经,这两位尊者正好是禅宗的首祖和二祖,而我们禅宗最高的心法本来就是“不立文字,直指人心”,有字反而落了下乘了。

而这八十一难说的就是唐僧,书后面专门详细的列出这些磨难都是什么,比如第一难就是唐僧的前世金蝉子长老在佛前听法的时候贡高我慢,这才被打落凡间去磨练一番。

唐僧在书中肉眼凡胎,面慈心软,几次不听孙悟空的良言相劝而同情妖怪,大家初看的时候都很气愤——但这其实就代表了我们这些普通的修行者,没有慧眼,天天活在自己的妄想和分别心之中,只有跨过了这八十一难,无数心魔,才能真正修成正果。

03如来佛——代表真如本性

其实“如来”只是一个统称,乃是佛的十大尊号之一,就像是我们世俗中所说的院士一样,并不是特指一个人,比如药师佛就可以称为药师光如来,阿弥陀佛也可以称为阿弥陀如来。

但没办法,由于西游记的电视剧太深入人心了,导致许多师兄都把“如来佛”和“释迦牟尼佛”划等号了,那我也就姑且这么说好了。

如来佛在原著中代表了最顶级最上限的神通和战力,包括孙悟空,六耳猕猴,大鹏金翅鸟等妖王这些最厉害的妖王,所有神仙罗汉菩萨都拿他们没办法,最后也都是被如来佛轻松制服。

但其实如来在书中真正的意思是“真如本性”,或者说是佛的清净法身,或者说是唯识宗中最终极的目标“转识成智”,也就是我们所有学佛人的终极目标。

所以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,但是翻了几百个也翻不出如来的手掌心——因为清净法身本就如虚空般无穷无尽,而唐僧口口声声的到西天拜佛求经——其实也就是寻找自己尘封已久的真如本性。

04孙悟空——代表第六识意识

唯识宗里面有一个标志性的概念——八识。

这个非常复杂,简单来说就是把每个人的“心”分成了八种“识”——眼,耳,鼻,舌,身,意识,末那识,阿赖耶识。

这里多说一句,其实《圣斗士星矢》的作者车田正美对于佛学也很有兴趣,比如那里面处女座黄金圣斗士沙加就是释迦佛的化身(沙加就是释迦的发音),比如星矢他们苦苦追寻的小宇宙第七感就是第七识末那识,比如沙加故意以一挑三感悟了第八识阿赖耶识,从而活着进入了冥王哈迪斯的领域。

唯识宗最终的修行目标就是把这八识通通转化为相对应的智慧,比如阿赖耶识转为大圆智镜,而这其中最难降服的就是第六识——意识,也就是我们修行者的心。

我们所有的妄想,烦恼,分别,混乱,见知障等等,其实根源都是这个用不安分的心,而这就是孙悟空的象征,永远的活蹦乱跳,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,七十二变幻莫测,神出鬼没。

书中索性就把孙悟空称为“心猿”,若没有紧箍咒,唐僧也拿这个自己的第六识毫无办法。

05猪八戒——代表前五识

二师兄猪八戒,好吃懒做,贪图美色,道心不稳,随时想着分行李回高老庄。

大家其实不用嘲笑二师兄,这正代表着我们每个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根,我们不妨自我反省一下,是不是也总是想要吃美食,喝美酒,听音乐,看电视,看美女或者帅哥呢?

而这些其实都是我们修行中的障碍,学佛的基础教义之一就是“离欲”,离开这些纷纷扰扰的欲望。

而如何克制二师兄呢?其实吴承恩先生早已经给出了答案——持戒,八戒我们持不了,不妨先从居士五戒“杀盗淫妄酒”开始。

06沙师弟——第七识末那识

在原著和电视剧中,三师弟沙僧给大家的印象主要有两个。

第一:老实本分,任劳任怨,挑着担子从不抱怨,遇到磨难也从不回头。

第二:存在感低,有人笑谈三师弟的台词就两句——大师兄,师父被妖怪抓走了;二师兄,大师兄被妖怪抓走了,自己独自出战的场合少之又少。

而这其实也正是“末那识”的特点,它从不单独做主,基本都是听“意识”指挥,再配合其余的“五识”,正像是书中的定位一样,有大师兄在就听大师兄的,大师兄不在就听二师兄的。

07红尘说禅

以上就是用最基本简单的唯识宗的理念去解读《西游记》,大家看完是不是觉得恍然大悟呢,原来西游还有这么多的秘密啊。

其实这正是古人了不起的地方,一个人一辈子往往就写一部书,但他会把自己所有的知识和感悟都融入到里面,所以后世才有那么多的反复解读,而且源源不绝,不像是后世好多作者一年就能写好几百万字,但含金量就比较可怜了,当然也包括红尘自己。

各位师兄如果有精力和能力的话,最好还是去读读唯识宗的经典——比如《瑜伽师地论》《成唯识论》等等,体验一下唐玄奘取回的真经到底是什么样子,否则岂不是白白浪费了他老人家取经路上的九死一生?

能够接触到佛法,这不知道是多少世积下的善根,大家千万莫将容易得,便当等闲看啊。

——学佛乃智者所为,红尘如梦幻泡影,少说一句话,多念一句佛,愿三恶道日减一生

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

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