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千代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八卦并不是算命的,其实是一种哲理,加上循 [复制链接]

1#

本文是把进化论和中国的八卦论、循环论相对比,分析到底什么理论才是解决世界演变的真理。进化论大家都比小编更了解,这里不再多说,直接讲伏羲的八卦。一般认为八卦是预测用的,其实这才是一个揭示世界演变的哲理论述,至少八卦理论产生的初衷是这样的。

首先用自来讲清楚到底什么是八卦。

伏羲,相传出生于甘肃成纪,也就是今天的天水。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创始者。伏羲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。他创造了八卦理论、创建了婚姻制度,教会人们使用渔网,创造了龙。

八卦理论其实是揭示了世间万物的起源和发展过程,说明一个真理:所有事物都是从简单到复杂、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。所有事物在还没有诞生之前,都是混沌一片。经过内部运动,事物自己分离成为两部分,一部分为阴,另一部分为阳。阴阳相克,又互补、互生。伏羲用一条长线代表阳,两条短线代表阴。这种线条叫做爻。

阴阳分离成的每个个体,又是一个混沌,继续各自分离,并两两组合,成为四象。四象就是具有不同阴阳属性的四种事物,古人分别用四种神奇动物来代替。同时也可以用来表明方向。左方是东方,最为尊贵,用青龙来代替。右边是西方,中国传统文化认为这是凶恶的、不吉利的方向,用一头白色的虎来代替。白虎是战神,所以西方人好斗,最近在抵制棉花什么的。前方是南方,南方代表希望、新生,用朱雀代替。朱雀是一种红色的鸟。后方是北方,北方代表萧瑟、清冷,用玄武代替。玄武很神奇,是一条蛇和一只乌龟合成的动物,这种动物是黑色的。

上下左右都有了,那么中间是什么呢?中间就是大地。中国传统上泥土是黄色的。这样就组成了五方:东南西北中。四象还分别代表四种颜色,即龙的青色、鸟的红色、虎的白色和玄武的黑色,加上黄土的颜色,四象就组成了五色。青红黄黑白五色是中国传统上的基本颜色。

青色是树木的颜色,所以青龙代表木。白色是银子的颜色,所以白虎代表金。红色是火的颜色,所以朱雀代表火。黑色是水的颜色,所以玄武代表水。黄土本身就是土。这样,四象也就组成了五行:金木水火土。

事物并不总是阴阳属性各占一半的,因此伏羲用三个爻来表现不同的阴阳组成部分和组成方式,这样一共有八种组合,就是八卦。

全阳组合是乾卦,在自然界代表天和太阳,在性别中代表雄性。一阴加两阳是兑卦,在自然界中代表泽,就是水土混合的沼泽。两阳夹一阴是离卦,在自然界中代表火。两阴加一阳是震卦,在自然界中代表雷。两阳加一阴是巽卦,在自然界中代表风。两阴夹一阳是坎卦,在自然界中代表水。一阳加两阴是艮卦,在自然界中代表山。全阴组合是坤卦,在自然界代表地和月亮。在性别中代表雌性。

伏羲认为,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就是天、泽、火、雷、风、水、山和地八种。根据八卦理论,太极生阴阳,阴阳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,就有了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。八卦理论告诉我们,世间万物不管有多复杂,基本组成其实都很简单。这对于我们平时看待问题非常有帮助。当然伏羲时代没有显微镜,只能用肉眼能看到的事物来划分基本元素。这和化学元素周期表相比还是很笼统的。

伏羲把八卦两两组合,演变成了64卦。这代表了由基本元素演变而成的64种事物。这是二级生成。八卦理论并没有再往下延伸,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推测:64卦再互相组合,经过多级生成,就成为了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。而这些变化和组合的动力,来自于五行的相生相克。

八卦可以看作是一个理论,适用于世间所有发展,大到宇宙的形成和演变,小到一条蛆成长为蚊子。这个理论衍生了后来的《易经》、诸子百家、道教等,对中国和周边国家影响非常广泛。韩国至今还用八卦图作为国旗。

但是,八卦理论只揭示了事物的产生和成长,事实上,几乎万事万物都有灭绝和新生的过程。如果说八卦理论揭示的是生长的规律,那么循环论揭示的就是新陈代谢的规律。

所谓循环论,说起来也很简单,指的是世间万事万物生生灭灭,是周而复始循环的。但从古到今对循环论并没有完整的、全面的论述,我们只能从一些典籍中见到只言片语。比如《道德经》第二十五章:大曰逝,逝曰远,远曰反,意思是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灭亡,远去,之后重新出现。朱熹用当时的白话文解说是:气运从来一盛了又一衰,一衰了又一盛,只管恁地循环去。李淳风在《推背图》如此说:一阴一阳,无终无始。《周易·爻辞》从反面来说:无往不复,意思是逝去了的事物没有不重新回来的。

虽然直接阐述这个理论的文章几乎没有,但是历朝历代的著作中,大多数都遵循了这个理论。这是古代中国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总纲,是一切国学的终极指导思想。鲲化为鹏,从北冥到南冥,这就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。花落明年能再发,去年春色亦相如,年年岁岁花相似,冬去春回,落红不是无情物,化作淤泥更护花,每一个循环,都包含着一个毁灭,一个新生。

朝菌不知晦朔,蟪蛄不知春秋,这些生物的循环时间很短;楚之南有冥灵者,以五百岁为春,五百岁为秋;上古有大椿者,以八千岁为春,八千岁为秋,它们的循环耗时很长。那么循环耗时最长的是什么事物呢?那就是人类社会的循环。“世道兴衰不自由”,并不是你想让世界怎么发展就怎么发展的,日中则昃,月满则亏,到最后无非都从头来过。

古人的著作认为必须遵循循环规律,不适用这个规律的事情也有出现的可能,但那是不正常的,“反常则妖”,往往预示着灾难、恐惧、裂变。《红楼梦》里,大观园冬天开花,就让贾政惊惧不安。汉景帝元年九月,胶东出现一个怪人,长角,角有毛,有人认为“冢宰专政,厥妖生角”,这是灾难的征兆。太阳月亮就应该起起落落,明明亮亮,而如果出现了黑块,那就是妖,所以古代日食月食都会引起恐惧。

根据地质学,我们生存的地球有过5次大灭绝,第一次是4.4亿年前,甲壳类和软体动物灭绝,鱼类兴盛。第二次是海洋生物遭到重创,两栖类动物兴起。第三次是恐龙替代了两栖类,第四次是1.85亿年前,爬行动物灭绝,第五次是万年前,恐龙灭绝。从这五次灭绝来看,大多是新的生物种群替代了旧有的生物种群,其实也就是一个循环过程。

循环论在过去被认为是形而上学,是宿命论。理由是,循环论的观点认为万事万物的周而复始是一个平面的过程,而不是螺旋上升的过程,没有发展观念,不是量变引起质变。但是看古典里关于循环的只言片语,小编感觉应该是这样的:个体的循环基本没有体现出质变来,而群体的循环则是量变引起的质变。个体如日出日落、春华秋实,日日如是,年年如斯;群体方面,最为典型的就是《推背图》。

《推背图》作者说得很清楚,自己是“悟得循环真谛”,从而进行预测的,意思就是他依靠的是循环论。而他的预测,从唐朝开始,到“海内竟无王”,封建社会被推翻,到“天下一家,治臻大化”,其实是一个明显的上升、发展的过程,而且和我们学的有关理论很相似。至于具体是什么社会发展理论,大家都清楚,为了避免涉及敏感,就不明说了。

那么,到底是进化论能解决世界的发展变化呢,还是八卦+循环论能解决呢?希望读者们告诉我。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